一般來說,迴歸中沒有潛在結果的概念,因為迴歸模型會估算回應變數的條件預期值。不過,在有條件可互換性和一致性這兩項重要假設下:
主要假設
條件式可替換性:
\( \overset \sim Y_{g,t}^{(\{ x_{g,t,m}^{(\ast)} \})} \)與任何對照情境\(\bigl\{ x_{g,t,m}^{(\ast)} \bigr\}\)的隨機變數\(\bigl\{ X_{g,t,m}^{(\ast)} \bigr\}\) 無關。因此,潛在結果集合與廣告主過去的媒體執行決策無關。
一致性:
\( \overset \sim Y_{g,t} = \overset \sim Y_{g,t}^{ (\{ x_{g,t,m}^{(\ast)} \}) } \) when \(\bigl\{ X_{g,t,m}^{(\ast)} \bigr\} = \bigl\{ x_{g,t,m}^{(\ast)} \bigr\}\)。因此,觀察到的 KPI 實現值,是對照假設情境的潛在結果,與廣告客戶的歷來媒體執行作業相符。
根據這些假設,您會得到先前所述的結果:
一致性假設相當直覺,除非對照組定義不佳,或在資料中未正確呈現,否則這項假設會持續有效。詳情請參閱 Hernan MA, Robins JM, (2020) Causal Inference: What If。
條件可替換性假設則不太直觀。如果所有混淆變數都已評估並納入控制陣列 \(\{z_{g,t,c}\}\),則這項假設就成立。混淆變數是指對觀察到的治療方法 \(\{x_{g,t,m}\}\) 和結果\(\{\overset \sim y_{g,t}\}\)都具有因果效應的任何變數。對實驗處理的因果效應,可能會影響廣告主的整體預算水準、各管道的分配方式、各地區的分配方式,或各時段的分配方式。在實際操作中,很難知道是否已測量所有混淆變數,因為這純粹是一種假設,而且沒有統計測試可從資料中判斷這一點。不過,如果您假設因果圖符合「後門條件」 (Pearl, J., 2009)。詳情請參閱「因果圖」。